.

破解密码

破解论坛,爆破服务器,暴力破解,破解团队,破解大神

统计年龄在20到30岁的人(excel统计年龄在20到30岁的人)

相亲网站数据告诉你,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剩下?

“25岁还没有嫁出去的女人就像下午3点的小黄鱼,不新鲜了!”黄丽的父亲严肃地告诉她,希望她认真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美国留学归来后,黄丽并没按照父母的意愿,通过家庭关系网络在当地获得一段门当户对的婚姻,而是带着父亲这句海鲜味的“名言警句”只身来到中国结婚率最低的城市,上海。

从数据上看,黄爸爸的担心是有道理的。2018年上海4.35‰的结婚率充分表达了年轻人对于单身文化的认同。对于期待子女能够早日成家的父母来说,这个数据极具挑战性。不过父母们也有自己更加现实的应对方式——相亲。

人民公园相亲角挤满了焦虑的父母,传说这里待价而沽的单身男女,不是海龟博士就是在上海市中心有百平方的大套房。能让父母在人民广场代为相亲或许已经说明了相亲者的实力——上海本地人,或者有能力将父母安顿在上海的沪漂。

但在4.35‰低结婚率的背后,这座城市里仍然有人期待爱情和婚姻。相比人民广场里的“高端论坛”,门槛更低的网络相亲让更多学历和收入都更普通的人有了表达自我的机会,通过一张相亲帖与潜在的婚恋对象(们)相互连接,呈现出层次更为丰富的上海相亲者群像。

为了找到都是谁在相亲,DT君(ID:DTcaijing)从著名的婚恋网站百合网上找到了8277张相亲帖,在剔除所有以学生为职业的用户后,从户籍、房子、标签等关键因素切入,找到了18-35岁上海社会人婚恋的最真实一面。

我们将用数据依次解读“是谁在相亲”“他们对另一半有什么期待”以及“是什么导致相亲失败”三大问题,为你揭秘,为什么上海仍然有那么多人保持单身?

展开全文

从择偶条件的选择来看,女性对于经济实力的要求就不那么“看重感觉”了。

同样还是以处于31-35岁的所谓剩男剩女为例,我们可以发现男性对另一半的经济确实不高,超过30%的男性并不介意对象只有5000元以下的收入,是否购房更是基本无所谓。但女性近60%需要另一半收入大于万元,对购房的要求也更高。

从DT君的小范围采访来看,对于“剩男”来说,物质基础确实是能否摆脱单身的关键。

既然相亲大多难以逃脱“硬实力匹配”环节,那我们不妨将有关于“硬实力”细分为户籍、收入和房产等多方面来分析,看看是什么阻止了剩男剩女之间的相互配对。

33

谁在面临相亲困难?

男女用户的网上相亲贴中会列明包括户口、学历、收入、房产等在内的一系列条件,而在同年龄用户的条件对比当中,男性用户常常落于下风。

首先就是户口,成为横亘在相亲男女之间一条无法回避的硬标准。

在我们的统计当中,30岁之前,拥有户口的男性数量一直少于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海单身男女的早期脱单进程。虽然我们无法判定外地男+本地女的家庭组合到底是不是普遍现象,但《我的前半生》这类爆款影视剧描述的上海丈母娘形象,已经足够让外地准女婿们闻风丧胆。

其次是学历和收入。从数据上看,30岁之前月入过万的男性用户比例仍然处于下风,学历上更是从18-35岁全年龄段被女性用户压制。这样的条件不对等,让剩男们在比例占优的情况下,仍然无法匹配同龄女性。

最后,房子。

虽然我们欣喜地看到,男性终于有一项指标能够完胜女性。但在各个年龄段,拥有不动产的男性用户仍然是少数。

统计年龄在20到30岁的人(excel统计年龄在20到30岁的人)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在30岁以前,相亲市场上同年龄的男性硬实力条件整体比不过女性。

结合前面我们对于相亲用户的实力分析,如果实现更好的匹配,相亲就得遵循“男性朝下,女性向上”的原则。

也就是说,当男性把目光放在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子身上,女孩子在年龄较大的男性中寻找另一半的时候,两方的条件就能达成更好的匹配——将26-30岁的男性与21-25岁的女性、31-35岁的男性与26-30岁的女性撮合在一起,男女双方在物质条件上就更容易势均力敌。

于是,最终被“剩下”的18-25岁男性和35岁以上女性,一不小心就成为了相亲场中的困难群众。

最后,如果你处于“困难”区间之外,却仍然找不到对象,原因大概就不用我们细讲了吧?

作者 | 钟黛、罗钰婧 编辑 | 陆泓、蒂姆 设计 | 张梓豪 数据支持 | 吕三利

以上内容来自DT财经(ID:DTcaijing)

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有多残酷?

“小伙子你几岁啊?谈朋友了伐?”

“妹妹你是哪里人啊?有对象吗?

如果你走在周末的上海人民公园里,很有可能听到这样的搭讪。

作为上海最有名的相亲胜地,人民公园相亲角已经成为魔都一道世界闻名的风景线,每逢周六周日,贴着相亲男女资料的折叠伞遍地开花,伞后的阿姨爷叔和路人打成一片热火朝天,形成千人白发相亲的奇观。

在这个夏末一个偶遇雷雨的周日,外滩君和小伙伴们来到了人民公园,感受相亲热潮的同时,制作了一份人民公园相亲角“大数据”。

你觉得这样的要求合理吗?

在统计这些数据的时候,我们不乏看到一些有趣的描述。

统计年龄在20到30岁的人(excel统计年龄在20到30岁的人)

比如有位男士说自己“家常菜水平逐步提高”、“虽然是70年代生人但显年轻”,也有男士提出另一半“不能胖”、“必须是漂亮女生”、“无纹身为佳”。女士则多要求对方“温柔体贴,会心疼人”。

还有些富有时代特色,一看就是爸妈撰写的描述:“书香门第”、“小家碧玉”、“玉树临风”等,有人在自我介绍里直接写上:“李美女,XX年出生”。

事实上,大部分所谓的择偶要求都非常泛泛,没有量化指标能衡量,也很难通过简单的资料和相亲见面进行准确判断。

比如大部分女士对于理想男士的要求中,都包含“人品好”、“有上进心”,有趣的是,大部分男性对于女性则没有这一明确的要求,他们更愿意寻找“勤劳本分”、“工作稳定”、“长相清秀文静”、“温柔贤淑善解人意”的女士。

“阳光稳重正派男孩”和“肤白清纯气质女孩”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简直是上一辈人对于“好人”形象的刻板印象。

至于很多人在择偶要求中写的“无不良嗜好”,“不良”的标准其实也很难界定,抽烟算不算?搓小额麻将算不算?男孩子拼高达买球鞋,女孩子收藏洛丽塔服装算不算?

另外一个可谓歧视的要求,主要针对海归青年,尤其是女性。在人民公园对面的麦当劳里,我们旁边一桌坐着两对显然是刚从相亲角续摊至此的老人,在交流互相的子女。

一位母亲的儿子在国外念书,她表示自己儿子以后的妻子“最好不要在国外待过”,因为女孩子“在国外见得多了,心就野了,管不住了”。而在他们的口中,对于自己这个优秀得一塌糊涂的孩子结婚后什么时候生孩子,自己要怎么带,上什么学校都已经安排得明明白白。

相亲角最早也不是人民公园的“原生产物”,而是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当年的那批阿姨爷叔在考察了复兴公园、襄阳公园等地方后,最终选择了人民公园为聚集地,因为这里地处人民广场交通便利,环境宽阔,对面就是大光明电影院适合相亲男女劈情操。

大光明电影院

在公园里谈得拢的话,老人们就直接去对面必胜客或者东方既白继续聊,现在这一场景换成了大光明旁边的麦当劳,坐在最靠里面最安静的座位,聊儿女进而聊人生。聊到最后经常泪眼婆娑,原来同一代人都受过差不多的苦。

2005年6月初成规模之时,相亲角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开放,后来由于参与者都是父母退休人员,渐渐演变成平时工作日也支伞摆摊,时间一长影响园内交通不说,“黑中介”“黑婚托”也开始介入,扰乱了相亲角秩序。

于是从2016年10月开始,相亲角综合整治小组出台规定,周一至周五禁止在路边放置相亲资料,且相亲家长需在指定园区范围内活动。这一活动范围、时间的规定沿用至今。

我们造访人民公园的这天,最高温度38度,午后闷热难当,傍晚时分又忽然下起雷雨。但即便是这样极端的天气,相亲角的无数老人仍然是自得其乐,随便遇上陌生人都能相聊甚欢。

在如今的人民公园,不夸张的说,相亲已经变成了这些退休老人的生活方式,就像鲁迅公园里的管乐队、复兴公园里的交谊舞一样,相亲成了人民公园里的老人们的活动项目,即能“轧道伴”消磨时间,又能解决子女的实际问题,一举两得。

一位阿伯和我们聊起来,他在这里为女儿摆了三年摊,女儿倒也不急,自己急也没用,“有接到过电话,也有约出来碰过面的,但都不了了之。”

阿伯解答了我们许多困惑,他说这里父母替儿女出来摆摊相亲,儿女当然都知道,“没有像网上传的那种瞒着儿女出来相亲的,几乎不可能的。”

至于为什么没有年轻人自己出来相亲,阿伯非常坦率地说:“儿女自己不会来的,因为自己来的都不灵光的,旁边人也会想,诶这个小孩怎么自己来摆摊,是不是家里父母有什么状况之类的。”

如果你在相亲角举起相机,经常会引来阿姨爷叔们警惕的目光,他们会迅速低下头拿小扇子遮住脸。一位在这里摆摊摆了一年多的阿姨告诉我们,主要是不好意思,怕照片传到网上被别人说闲话,还有就是怕有婚托或中介来偷信息,乱打电话。

“之前上海人民公园有一阵子在国外很火的,法国啊美国的媒体都大张旗鼓来拍,摄影机长枪短炮的,很麻烦。”

人民公园相亲角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

她说现在出来摆摊的都是父母自己坐镇,很少有中介为了做生意摆摊了,“以前蛮多的,交200块钱帮你找对象,最后约碰面还要交几千块的那种,其实都是骗子。”

说起儿女终身大事迟迟未能解决,这些老人都会轻轻叹气摇摇头,“嘴上说不焦虑,怎么可能嘛,你看今天这么热的天都这么多人出来摆摊,简直不要命的。但怎么办呢,缘分未到吧。”

  • 评论列表:
  •  鹿岛眉妩
     发布于 2022-11-04 02:28:53  回复该评论
  • 野了,管不住了”。而在他们的口中,对于自己这个优秀得一塌糊涂的孩子结婚后什么时候生孩子,自己要怎么带,上什么学校都已经安排得明明白白。相亲角最早也不是人民公园的“原生产物”,而是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当年的那批阿姨爷叔在考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